-----“你是哪儿人呀?”
-----“我是重庆,沙坪坝的”
你们知道,在他们眼中,沙坪坝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学校的聚集点(重点中学一三八以及重庆大学还有无数个中小学挤在这个小小的商圈里,为城市保留一片森林和一处僻静)
年轻人:次于解放碑观音桥各大购物中心的最老街区,每一家商场和每一栋建筑物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十年来很少变)
出租车司机:称其为“堵城”,一听到有人要走沙坪坝,油门开的老大···溜了
私生饭:当然要来沙坪坝,王源不是就在南开吗···(初中有过偶遇,而且经常看见一些戴着口罩的小姐姐在南开校门口凹造型)
老重庆人:沙坪坝可能是重庆剩的没被外地人占领的地盘了(得意地笑)
···沙坪坝,沙坪坝,我在今天晚上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开你了,所以想要,写一些东西,纪念你,纪念在这里的那些时光。你陪我走过了16年的春夏秋冬。我常常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沙坪坝人,虽然我不是出生在这里,我的父母也不是这里的人,但是总觉得只有这里才是属于我的,只有提到这里,我会从心底里称之为“故乡”。
工人村
记得刚搬到重庆,我2岁,一家人在工人村租的房子,楼下那家王胖子火锅,时隔多年居然变成了出名的王少龙火锅,高中毕业散伙饭就在那吃的。当时工人村还很破破旧旧的,我们家是那种最最老式的公寓楼,住顶层,7楼。最开始是在附近现代书城后面的一个小幼儿园读小班,后来现代书城改成了沙区医院,我的小幼儿园改成了停车场。中班大班学前班都是在土湾下面的重棉一厂幼儿园,那是一个操场很大,设备古老的幼儿园,我却尤其喜欢。
表姐在一中读初中,我就经常跑到校园里去玩,可能这便是与一中的不解之缘的伊始。
凤天路
4岁时举家搬到了凤天路,那时的凤天路真叫荒凉!整个街道就只有几个小区,往前走之间就能看到稻田,家对面也是一片荒地。我们家在天骄年华,小区很大又有游泳池,孩子超级多,一到晚上我们就一起在小区里疯玩。5岁多读了小学,离家十分钟步行,树人小学的分校—树人凤天小学。我是新学校的第一届学生,享受到了二年级就当上了大队委的特权。每天下午回家,凤天路的法国梧桐整齐的一排总是让我惊艳。后来家对面开了重庆图书馆,那是一座巨大的玻璃房子,映着秋日梧桐的倒影,简直美进心底。再后来,家对面开始建起一座座高楼,出行方便了,不用再等着那稀有的的807和236,购物方便了,有沃尔玛和各式各样的小超市。
小学毕业后,进了沙坪坝一中本部,初一初二都没上过晚自习,下午匆匆坐上公交回家弹钢琴。总是感到很心烦,因为公交总是很堵车,车上总是很多人。但是每每开到凤天路,开到重庆图书馆公车转弯的时候,内心一下就会很平静。蓝色的站牌和金色的叶子,开着冷气的玻璃房子,天骄年华里的梅兰竹松,每一段上坡下坡,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三峡广场
初三在学校附近开始租学区房,琴也没弹了,因为学习很忙,人也长胖了,因为中午不用吃食堂而是回家吃。三峡广场人是真多,三峡广场是真的没有耍的没有吃的,三峡广场是真的不和解放碑观音桥大坪各类天街在一个档次,但是我却在这里呆了这么些年。在一中,每一天都飞快,好像也没发生过什么刻骨铭心的事,也没认识多少难舍难分的人,就平平淡淡笑着哭着过去了。图书馆荷花池项家院子小树林421大草坪,六年青春就在这儿了。可惜的是没等到以前前门被砍那片林荫大道长回原样我们就要离开了。高二下,下决心出国,整天泡在各个补习机构,真正的孤军奋战,我记得40度的三峡广场热浪翻天,也记得耳机里的托福听力在夏日的傍晚让我昏昏欲睡。
2002—————2018-6-10
随着毕业季的大潮卷回了渝北,安静的渝北,好吃的好玩的多的渝北,全是新房子的渝北。住在渝北很舒服,晚上有星空,晨起有日出,在沙坪坝的日子,偶尔才能看到月亮。
但是,又吵又挤人多资源少的沙坪坝,孕育出了这样的一个我。
是他见证了一个小不点孩子变成了一个准大学生。是他陪伴我整个童年与中学时代。所以他是我成长中的无可替代。写到这里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不舍得离开这里,我心里开始有点难过。
这就是--我和沙坪坝的故事,我和他互相迁就互相习惯,出国念书后,也一定会时常想起,那些吵吵闹闹浮浮躁躁无忧无虑的每天,感动惊喜受伤失落的瞬间,在这重庆森林里。
就让它在那里吧,我会常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