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悠哉旅游网怎么样?如何将旅行进化成事业?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天是一篇推荐,一个有趣的人从旅行这个爱好出发,正在开创一件有趣的事。此外,鳗鱼的原创文章澳洲第三篇(完结篇)将在本周日发布。



国内的社交媒体上每半个月都有一个全民吵翻天的热门话题,上月前半段是异烟肼毒狗的争论,后半个月则是关于北京上海房租暴涨的讨论。

 

我在被批判得七孔生疮如蜂窝的租房网站自如上研究了一番,以上海市中心的打浦桥为例,如今这一带40平米左右的“老公房”(无电梯,房龄长)月租是6k+,不想合租的话电梯公寓一室户到了8k+,对于上海人社局公布的2017年上海的工资水平7123元而言,这样的房租水平确实不算便宜。


 

这些讨论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转载过的一篇讲“数字游民”的文章,在每天朝九晚九的工作结束后短暂停留的精贵鸽子笼的生活之外,我们有没有其它的生活状态可以选择呢?

 

萨拉热窝一晚130元能住市中心民宿,独占三楼有独立天台独立卫浴的房间,还能撸帅房东的一对可爱儿女。


萨拉热窝独占的楼顶小院所看到的风景


当时的感触


金边的那几篇文章里《这个柬埔寨城市正在变成中国的一个飞地》,我住的几个准五星设计酒店,400多一晚,淡季还会更便宜。


超一流的酒店硬件


乌克兰利沃夫这种地方就不用说了,每天街上上演免费音乐会,一晚200元住在世界文化遗产里,每天早上下楼喝5块一杯的现磨拿铁。



利沃夫遍街的艺术表演

 

我刚从悉尼回来,租上海打浦桥的电梯公寓花的钱,几乎是能在悉尼的city(市中心)住到一室户的。而悉尼本就是以“贵”而著称土澳的

 

其实我并不想参与讨论上海这样的房租水平到底合不合理,因为比起西方发达城市,我们收入更低,但房租确实也没高到它们的水平。而且基于现在要从特大城市赶人的国策,不管“di端人口”还是“中端人口”拆街边商铺,容忍房租大涨,通货持续膨胀,都可能是一段长时间内,变得“新常态”化的一件事情。

 

我甚至一定程度上也同意,现在风头浪尖饱受批评的,确实因为急功近利“可能有做恶”的那些二手中介与长租公寓,在改善大城市年轻人住房条件上有它们的一份功劳


网络上有篇文章这样写道:

 

租过房的人都了解一个事实:大多数房东并不适合做房东,因为他们不专业。就不用说北京这种接地气型城市,就是上海这个略微洋气一点的城市,有很多房子的家装都是破破烂烂,惨不忍睹,简陋不堪,有的甚至肮脏混乱。很多在陆家嘴上班的白领精英,大学毕业后往往会在这种脏乱的“老公房”小区里住上好几年。

 

这种房子被长租公寓公司拿下来之后,他们会把这些80年代的装修统统铲掉,90年代的家具统统扔掉,重新装修,配新家具。那些比大多数租房客年龄还大的老公房,虽然外表还是很破旧,但内部在长租公寓公司的修整下,最起码做到了干净,敞亮,家具新。在房产行业内部,这种做法叫“凤变冰”。

 

他们这样做,是想趁机涨价赚钱吗?如果你这样想,说明你还不具备现代社会的思维方式。任何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生产出来。长租公寓公司这样做,是因为80后,90后大学毕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脏乱的房子,而是对居住环境有更高的需求。

 

北京上海的房东,很多都是60岁的大爷,50岁的大妈,本身就没文化,也不懂市场,更没精力去照顾出租房。你让他们去替房客装修,买年轻人觉得审美还算过得去的家具,什么北欧小清新风,日本性冷淡风,想都不要想。所以在“凤变冰”二房东包租流和长租公寓公司出现之前,大学毕业生刚落脚在这些城市,只能租到很差的房子。所以长租公寓公司利润的来源之一,就是替房东改造了房子,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以上引用内容自布尔费墨)

 

这段话我觉得其实有道理,经过二手中介“包装”后的出租房价格抬高,并不完全是因为供出租的房子被这些公司垄断,而是在家具与装修风格上,确实做出了适合新时代年轻人的“革命式升级”。

 

而文章中所提到的“在家居与装修上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聂瓦。

 

我曾经在《一个假旅游博主的自白》这篇文章里写过,我不会因为一个人喜爱旅行就觉得会气味相投值得交朋友——事实上,我身边有沉迷旅行的朋友,一般都有其鲜明的“属性”,有游遍四大洋的潜水狂热爱好者,有从平壤跑到德黑兰的马拉松跑步控。

 

而聂瓦是一个曾在满世界游走的“淘宝者“。他对世界的乐趣,专注于对工艺品的搜寻,对审美鉴赏的提高上。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的家居行业是一个活该被颠覆的行业,是一个完全跟用户需求脱节的行业。

 

而聂瓦想改变这个落后的现状,它将满世界旅行“寻宝”的过往经历和对家居行业的热爱结合了起来,创立了他的事业——一个分享家装技巧知识,并开始售卖全世界优秀家居,旨在提高中国人家装审美的公众号“伽罗生活”。

 

在伽罗生活开始卖家居之前,这个公众号其实一直旨在分享家居行业的资讯与装修技巧,直到聂瓦在装修自己的房子时,遇到了一些他觉得非常头痛与不安的国内家居销售现状:


1. 装修的时候走遍了北京的家居建材卖场,很多在国外已经很流行的建材,如亚麻布窗帘、好看的现代经典灯很难找到。


2. 很多大牌子在卖场里占据了显眼的位置,但设计和质量还比不上我很多在世界各地犄角旮旯发现的小品牌。


3. 很多从业者,从销售到生产的老总可能并不懂美。他们可以给你讲清楚材质、工艺,但一谈到美,就说这是用户自己判断的事。


4.很多消费者觉得国外电影或美剧里中产家庭里的装修都很漂亮,但在国内却买不到相应的建材与家具。

 

于是这个一直深耕于家装垂直领域的自媒体在内容做的蒸蒸日上的时候,开始去做新的尝试了。

 

我的很多朋友都给我打开了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外的新天地,而聂瓦和它的“伽罗生活"所带给我的,是对住所之美的教育与进化。

 

聂瓦曾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伽罗生活"的理念,下面我把文章转载过来给大家看一看——这是一个有趣的人,正在做一件有趣的事情。


文章并不短,但如果你对装修、家居有兴趣,推荐你耐心往下阅读。




文|聂瓦

截止到现在,伽罗精选已经发了几十篇卖东西的稿子,卖了几十种商品。这里边有主材(橱柜地板),有家具(大理石桌梳妆台实木餐桌),也有生活用品(床品铸铁锅地毯)。




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卖东西?


他们的顾虑我完全可以理解——


有的用户希望只在这里(伽罗生活公众号)看到一些家居家装的技巧、知识乃至理念,他们会觉得我们卖东西会让内容失去中立客观。


扫码关注「 伽罗生活 」看更多精彩内容


还有的朋友建议我说,以你的经验,应该集中精力做内容,做成这个家居家装行业最大的媒体,这是个品牌营销费用占成本比重相当高的行业,到时候你光吃广告费,就能吃得盆满钵盈。


这些朋友都是好意,对这些建议我心存感激,但我还是想说,我看到的国内家居建材行业,有点儿不同:


1. 我装修的时候,走遍了北京的家居建材卖场,无论高端低端,有很多在国外已经很流行的建材,比如亚麻窗帘、好看的现代经典灯、浴室柜等等,根本找不到。


2. 很多所谓的大牌子,在卖场里占据了显眼的位置,但产品设计和质量还比不上很多我在犄角旮旯发现的小品牌。


3. 这个行业虽然是家居建材行业(负责装扮家应该审美不错吧),但很多从业者,从销售到生产产品的老总,都并不懂美。他们可以给你讲清楚材质、工艺,但一谈到美,就说这是用户自己判断的事。很多用户也不太懂美,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现在的家居市场上,好看的东西,太少,尤其是,如果你经常出国,经常看国外的家居图,或者留意国外的电影、美剧、英剧里别人的家。


4. 国外家居图片里的建材和家具,国内完全没有吗?不全是,一些卖场的国际馆里有,其实这些产品不少都是在中国代工生产的,但一旦摆到卖场里贴上国外的品牌, 就会示人天价,价钱离谱得让你觉得这是在宰冤大头。







我觉得这是个活该被颠覆的行业,完全跟用户需求(目前是一部分,但这一部分会迅速长大)脱节的行业。


一个连很多用户需求都满足不了的行业,我还要基于这个行业建立一个媒体,然后心满意足地吃广告费吗?看着后台太多朋友问,你推荐的这个东西哪里能买到?我还无动于衷、继续悠哉悠哉地写吗,我一定要行动起来,帮你们找产品啊。


前年十一假期我们去日本看瓷器,九州的朋友说,这地方比东京大阪收入低,平均年收入二十多万人民币吧(当然人家的医疗教育不用花钱)。我听后一惊,这个收入水平北上广深一批批的人都能达到啊,但北上广深能过上日本人的生活吗?吃的穿的不说,我就说家里用的。


显然不行。这就是海外代购兴起的背景,但代购解决不了全部问题,有谁从国外代购门、瓷砖、地板的吗?


还得在国内解决,要在国内找到设计不比国外差、材料工艺过硬,价格合理的建材和家居产品。


从2016年5月底开始,我们已经做了几十种产品,我们还在马不停蹄地继续。


从我们2016年5月底第一次卖门,迄今已经有几百位朋友安装完毕,反馈都是,惊喜!初期我们还卖一个门的时候(因为只卖一个是赔钱的,后来就停了),有朋友只买了一个彩色门,去跟家里TATA的门摆在一起,她的反馈是,不比TATA的差(其实我是觉得比TATA好,而且比TATA类似款便宜很多)。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的选品无章法可言,喜欢啥就卖啥,碰上啥就卖啥。其实,如果你仔细梳理我们已经卖过的这些商品,虽然品类繁多,但背后都有一条主线——这都是国内难找,找到了也会很贵,但用起来却能明显提升生活品质的家居建材产品。我们的销售额一直都在高速增长,原因就是,真的有人需要。





之前我们发了一个招聘启示,我的很多前同事主动帮转,还各出文案宣传。其中一个要好的同事在朋友圈这么说:CEO将面试你如下问题,请提前准备:


你喜欢读什么书?

你去过哪些国家?

外国为什么比中国好?(玩笑话)

……


我们已经给你们崇洋媚外、信奉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印象了吗?


其实不是的,如果你还是这么认为,那你看看我下边说的:


我们卖的铸铁锅是河北三厦生产的,三厦在给全世界的铸铁锅做代工,也因此知道很多内情。有一个你肯定知道的外国品牌(我不敢说名字),为了削减成本,用了很多中下等级的配件,比如锅钮不用不锈钢,用电木(电木是隔热,但不能进烤箱也容易坏);产品明明可以做到A+标准,却偏偏只定在A;每平方厘米国产的锅都能按照一个沙眼的标准执行,外国牌子却非要设定为两个。



宜家(IKEA)也一样。我们在卖门和卖橱柜的稿子里都提过,板材产品有个封边问题,我们卖的门是六面同工(六个面全都包边),橱柜也是用进口封边机全都封边的,而宜家呢?很多宜家的板材家具,只有朝前的一面是封边的,你可以转到家具的背后,看看后边封边了吗?



这都不是工艺问题,不是设计问题,而是,为了控制成本,或者说,有没有必要做到较好标准的问题。为什么不做,因为没有中国人自己够量级的品牌去竞争啊。


外国的东西哪里好?


设计,源自艺术积淀的审美。这个去过欧洲、去过中东的人都能明白。中国自宋朝之后文化就不在世界前列了,这会映射到方方面面,在生活上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艺术水平,低。普通民众的审美水平,不高。


而且,中国这一两百年积贫积弱,现在才逐渐富起来。穷意味着,不仅物质消费上赶不上国外,其实连观念都落后。要不要在家里搞开放式厨房,要不要一个浴缸,能不能不把阳台封起来,每次发这种挑战生活理念的文章,留言都瞬间满百条,很多朋友举出油烟、灰尘等问题来佐证,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能搞。其实,问题的关键根本不是油烟,而是怎么看待厨房功能的问题。外国人煎牛排油烟小吗?但他们知道厨房应该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所在,主妇做饭,丈夫、孩子或者帮忙,或者能在近处时不时聊几句天。而我们国家的主妇呢,绝大多数还被关在小屋里做饭,像仆人一样,理由居然是,厨房如果没有门,全家会到处是油烟。解决油烟只需要你勤快,每顿饭之后都擦洗干净,但把厨房开放,需要你改变观念。



是的,我们需要向外国人学审美,学生活理念。我们学习国外,是为了超越。而产品,应该中国人自己搞。


中国在代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生活日用品,从铸铁锅,到浴缸、浴室柜,到刀具,到家具,到瓷器,最复杂的工艺也都能实现;中国更有着一天比一天有钱,品味一天比一天提升的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


中产阶级欠缺的是审美,是品味;工厂欠缺的是独立的设计能力,而如果有人能同时促成这两个方面的提升,并把它们有机对接,那我们由中国人生产自己的有品位、有审美的高品质家居建材产品的美梦,就成真了。



这就是伽罗生活想做的事情。


过去两年里,我满世界找货,也去过不少代工厂,见过很多设计师,还跟一些家居建材代理商聊,在寻找可以售卖的商品的同时,也是在找重塑这个行业的力量。


这些事,很新鲜,也很扎实。之前人们都说中国人没有工匠精神,但我看到的不太一样。我看到了我的几十个合作伙伴,都在踏踏实实地努力做事,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的想法理念,一点一点改进自己的产品。


他们有的确实不懂美,有的干事慢讲求创意和自由度,有的视野确实窄,只在自己的桌子和椅子里深耕,一点点追求细节的完美,可能忽略了一些外边的世界。


但他们给我的感觉很踏实,不像我之前接触的不少大公司,很多人已经沦为官僚体制的附庸,没有梦想,没有担当,忘了自己的初心,也几乎失去了在大公司之外独立生存的能力。


改变行业的力量就在这里。


学习国外的理念跟设计,用中国人给人代工学来的工艺水平,加上中国人对自己生活习惯和观念的把握,我们没理由不生产出自己的极简浴室柜、自己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自己的铸铁锅、自己的亚麻布窗帘、自己的.......


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看了上面的这篇文章,如果你对伽罗生活产生兴趣,可以扫上面的二维码关注,对它做更多的了解。


全文完。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