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蜂窝发起了一场名为“未知旅行”的营销活动,大打“人性”牌,成功购买的人会获得一段实际价值远超购买价格的双人行。
【环球旅讯】2016年9月7日,“一场未知的旅行”突然引爆了朋友圈。
12个小时之内,以《你敢不敢?3小时后,用一场未知旅行检验一段感情》为代表的活动相关文章,微信总阅读量已超过500万。而这场人性实验,经过咪蒙、张佳玮、Ayawawa等大V的热捧,仅在微博话题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3亿。策划这起事件就是蚂蜂窝旅行网,他们突然选择从低调到高调造就这场“情感测试”——这家高举“内容+交易”旗帜的自由行服务平台,究竟在打着怎样的新算盘?
未经宣扬的“未知旅行”
这是一场未经宣扬的营销事件。
早在9月7日的零点,“蚂蜂窝自由行”的微信公众号就发出了一条文章《再见了》。这条类似小编诀别的微信,内容只有17个字:“我要用一段未知的旅行检验未知的感情。”
当细心人终于留意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未知旅行实验室”时,蚂蜂窝的APP和PC页面悄然发生了改变,没有透露任何信息的“一场未知的旅行”倒计时突然上线。
这一充满了前卫行为艺术的“变化”,经过一夜的发酵,成为了微博的热门话题。人们开始纷纷猜测,什么是未知的旅行?
直到晚上8点,蚂蜂窝才公布了这场“未知旅行“的全部细节——这是一款神秘的双人自由行产品,价格1314元,限购27份,出发时间未知、旅行地点未知、旅行体验未知,但要求必须填写“你坚信在任何时间都能放下任何事与你前往任何地点的Ta”。
蚂蜂窝这篇署名为“未知旅行实验室”的文章写道:“旅行中,人们最容易放下面具,也最容易暴露本性。某种意义上,旅行对于感情的考验,可以放大到人类的一切关系中——无论一起生活,还是一起创业。”
“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用一款产品,把旅行中‘未知’的考验放到决策和出发前——让‘未知’更加极端,这其实是一场感情测试。如果你们连去与不去都无法统一,还想着在旅行和未来的日子里长相厮守?”
仅仅三个小时,以蚂蜂窝这条微信为首的相关文章就引爆了朋友圈。三小时后,27名消费者购买了这场用于情感测试的“未知旅行”产品。
这场未经宣扬的营销事件,终于在第二天(9月8日)中午12点揭开谜底。
成功购买的消费者欣喜地发现:每个人获得的都是一段实际价值远远超过购买价格的旅行——而这些新奇、时尚、特别的旅行体验,其实早在8月底就出现在了蚂蜂窝投放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地铁、楼宇的广告画面里。
一场不顾一切的旅行,总能激发人们的原始冲动和荷尔蒙
两个月前,由新世相发起的“逃离北上广”刚刚淡出视野;三年前,喜力啤酒的改行程送机票也是刺激肾上腺素的范本,主打口号“来一次不一样的探索体验”,他们在纽约机场放置了一个大广告牌,过路的旅客只要敢更改行程,按下红色按钮,喜力就会赠送机票住宿。
一位广告业内人事对此评价:蚂蜂窝没有再玩城市青年逃离大都市的老梗,而是另辟蹊径,打“情感”牌,在探索旅途的“未知”上加了一层外衣——情感的“未知”。
当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契合度,希望找到那个“对的人”。对此,旅行的性价比最高。一至两周,置身于陌生的、充满变化和挑战的环境,人的本性得到80%的暴露,是不是碰到了对的人几乎可以得到答案。蚂蜂窝此前公布的《自由行情感报告》显示,9成恋人认为共同旅行是检验“真爱”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式。
“如果你不坚信你们未知的感情,就带他去一场未知的旅行。”一位资深广告人如此评价。
蚂蜂窝的营销野心也深藏于此:那些对爱情没有信心的青年男女,彼此检验情感的方式不再是昂贵的钻石,而是在蚂蜂窝订购一款任意目的地、任意时间的旅行产品。
当然,这一次,蚂蜂窝想讨论的,应该不止于婚姻或恋爱关系。稍加延展,旅行甚至可以成为检测一切人类关系的标尺。上司有没有怪癖,同事是不是奇葩,闺蜜是不是装的,基友是否另有新欢……
这显然也是一起有预谋的营销事件。
蚂蜂窝从2016年8月底就动作频仍,先是一贯低调的联合创始人、CEO陈罡忽然高调地对外宣称,内容要成为在线旅游的下一个入口。紧接着,从来不做线下广告的他们,又一反常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地铁和楼宇铺天盖地进行平面广告投放,而线下广告的主角是11款“可预订”的独特的境外旅游目的地当地体验,去伏尔加国开坦克、、和NASA宇航员共进午餐、开米格29战机等等。
在蚂蜂窝看来,自由行时代,个性化旅行体验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同样是旅行中的“未知”。互联网生意的本质就是“连接”,攻略内容的入口加上大数据,能有效弥补搜索框和货架模式的不足,将新鲜且极具个性化的旅行体验与用户需求更好地连接。
谁能适应更个性化旅行产品的交易,谁才能占领旅游行业的未来。那么,未来会被谁掌握,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