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好消息,三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在铺设,我们离坐铛铛车上下班的日子不远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铛铛,铛铛……


老北京的孩子,有关童年的记忆中总少不了那趟有轨电车。1924年至1966年,北京曾有多条线路都在运营。


然而,随着噪音大、占道宽、影响对旧城区的改造等缺点逐渐暴露,有轨电车最终被无轨电车、燃油汽车淘汰。儿时的那份回忆就这样被深深地埋藏。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有轨电车即将重回北京。


9月11日,北京市发改委官网消息称,近日,亦庄新城现代有轨电车T1线资金申请报告获批。据了解,T1线已于2017年6月开工,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


目前,北京有三条有轨电车线路——西郊线、亦庄T1线、顺义T2线都正在铺设中,进度最快的“西郊线”预计将在年底前投入运营。目前第一条正式线路西郊线已开始分段试车,运营的准备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该线路预计年底前开通。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如今的有轨电车早已颠覆了过去的模式。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所的高级工程师茹祥辉谈起有轨电车时,第一句话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有轨电车,早已不同于过去。”



有轨电车早就今非昔比




1924年,前门至西直门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配车为10辆。,全市共有有轨电车103辆、7条线路。


至1956年,全市有轨电车达到240辆。


1957年,因有轨电车存在噪音大、轨道老化、速度慢的缺点,北京开始出现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


1966年,因为大部分行驶在城区繁华街道上,影响对旧城区的改造,有轨电车被彻底淘汰停运。



既然噪音大、影响其他车辆通行都是有轨电车的缺点,那么现如今为什么又要让有轨电车回来呢?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在意识中真正有了‘公交优先’这个概念。”茹祥辉说。“早年间堵车不足以影响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不会想到去开辟‘公交车道’;但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公交专用线’甚至禁止社会车辆进入的专用车道。这些理念都是与时俱进的,也是让有轨电车回来的一方面原因。”


如今的有轨电车是今非昔比的,是“现代”的——因为它早已在技术上、规划上克服了之前的很多缺点,同时也存在许多优势:

  

1、有轨电车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比汽车低不少,是普通公交汽车的一半、小轿车的1/30,符合当前“绿色出行”这一理念


2、其次,有轨电车因为“多模块、编组化”的运营而具备较高运力,需要的时候可以与地铁一样多个车厢串成一趟车。

 

3、此外,相比地铁而言,有轨电车的修建费用低不少,可以成为地铁等骨干公交系统的有益补充。



三条线已铺设 方便接驳



目前北京正在建设的有轨电车已有三条线,分别是西郊线、亦庄T1线以及顺义T2线。


 

西郊线:全长约8.9公里,起自巴沟,终点为香山。沿途经过颐和园、玉泉郊野公园、北京植物园等城市边缘的山峦和景区,也被称作“最美线路”。目前施工临近尾声,预计年底前即将投入运营。


 

亦庄T1线:从定海园至老观里,途经居民小区、商业区、工厂,全长13.3公里,共设15座车站,线路南端设车场一处。项目购置19列五模块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初期最小行车间隔4分钟。

 

顺义T2线:从顺义友谊医院连接至T3航站楼,途经居民区、机场配套设施等工作区。

 

这些路线基本都与地铁线路的端点站相连接着,这叫做“接驳骨干交通”。线路途经居民区和工作区,“满足上下班通勤需求,是我们规划时侧重考虑的。”

 

茹祥辉透露,北京目前还有多条有轨电车线路在规划研究中,如房山、丰台河西、昌平、大兴、门头沟、首钢园区等。


 郊区新城更适合有轨电车



从上述三条线路可以看出,目前规划建设中的有轨电车线路,均位于北京中心城区以外。


这是因为北京早已形成非常成熟的公交网络,且中心城区城市用地紧张,并不适合发展这一形式。但是外围地区比如说西郊线,每年有着相对固定的游客出行需求,以及周边居民的出行需求;亦庄T2线更是连接着地铁、居民区、工作区、商业区和亦庄新区,其规划理念与北京城区完全不一样,路网密度较大、人口密度相对低,完全有条件发展有轨电车。

 

 

虽然这些地区的交通压力相对中心城区会小一些,但整条线路仍然不可避免地与普通道路平行或交会。具体到每个路口,规划部门也给出了具体的方案,有些路口是与社会车辆一起等待红绿灯,有些路口是红绿灯对有轨电车给予优先照顾,也有些路口,为了避免混行问题,采取了局部小立交的形式,让有轨电车从地下通过。


 

至于北京城里,奥运会之后前门步行街开通的“铛铛车”也算是一条线路,但其景观作用格外突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公交,因此不具有可比性。

 

从实用到普及还需融合


 

国外成熟的环境下,有轨电车与社会车辆混行相当常见,但目前考虑到安全等问题,北京正在建设的三条线路的有轨电车,除了路口之外,均设置专用车道,与社会车辆相对隔离。这样做虽然占用了道路,却也保证了有轨电车的运营速度和效率,以及乘坐者的舒适度乃至不错的景观。



“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面对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他们来说,乘坐更舒适、稳定、景观优美的有轨电车,明显好于公交、地铁。”

 

尽管从国内外的经验看,有轨电车确实适合一部分地区发展,但并不能无限去放大它的用途;而且人们从接受到适应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由进入城市到适应城市,还需要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


北京晚报记者:张硕

图片北晚新视觉、综合网络

编辑:王雅贤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