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献给您!
本文摘自:《党史博览》2014年6期
作者:王志强
原题为:
1976年10月18日,。,创作中始终有两种不同看法———坐像交腿还是不交腿。。
纪念堂中的坐像
坐像制成后,有人认为交腿像生动、亲切,但与纪念堂庄严肃穆的氛围不够协调。纪念堂落成后,全国人民都来北京瞻仰主席遗容,尤其是外宾前来纪念堂,交腿坐像显得不合适。后来,,决定重塑一尊平腿坐像,把交腿坐像换下来。
当时,纪念堂雕塑创作组办公室主任韩福裕认为执行该决定难度很大:因汉白玉坐像重好几吨,施工必须用大吊车,还要拆门破墙,停止瞻仰活动,影响很大。
更重要的是这尊的坐像在人民群众看来,更加亲切,这与“走到人民群众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致。
苦思冥想好几天,他终于想出办法:在坐像周围放鲜花把交腿部分遮住,坐像在鲜花簇拥中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意境。他说服了纪念堂管理局领导。
,韩福裕走到他身边,、管理局执行换像的困难,以及现在用鲜花遮挡坐像交腿的方案作了汇报。
,一边看着鲜花簇拥的坐像,思考了几分钟说:“这样效果不错,行!不必换像了。”
据此,、,这样交腿坐像就没有再更换。
不过,对人民来说,这些虚的都是无所谓的,只要是的雕像,怎样坐都有气势,人民喜欢!
想拥有贯通古今的大智慧
就要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