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迎来一群可爱的“小客人”,他们是来自北京建筑大学附小三、四年级的200余位同学。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走进天桥艺术中心,他们好奇地观察周围,在标志性的古戏楼前发出声声赞叹。
大厅站定,。天桥命名的由来?为什么叫“艺术中心”而不是“天桥剧院”?每个剧场长什么样子?都有哪些功能?古戏楼的瓦属于琉璃瓦还是沟瓦?
带着种种问题,“艺术之旅”从古戏楼开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小剧场、大剧场、室内天幕、市民广场以及天桥印象博物馆。
共享大堂、古戏楼
剧场内部通过功能区的围合,形成了“内街”、“内广场”的室内空间,将城市肌理在建筑内部得到有效的延续,并通过牌楼、戏楼的设计强化了空间属性,与简洁的建筑形象形成了时空对话。
小剧场
400座小剧场座椅选色不同于传统的红色调,采用深灰、浅灰、乳白三色无规则的交错分布,配合简洁、工业化的设计,体现实验性剧场的特质,两侧墙面传统的窗棂格设计元素与时尚现代的实验性产生强烈对比,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同时也让室内外的建筑语素产生互动。
大剧场
1600座大剧场是北京第一家以音乐剧为主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性剧场,除音乐剧外辅以大型话剧、舞剧、芭蕾、歌剧、交响音乐会等。设计墙壁玫瑰酒红色,顶面为香槟金,营造西式剧院的华丽氛围,紧扣国际级音乐剧的主题定位。同时点缀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变形,为整体效果增加东方气质。
走进大剧场,同学们直观看到乐池、舞台、观众席的构造,也初步了解灯光、音响和舞台机械,重要的观演礼仪当然也不会错过,好问的同学们还就剧场设施的特殊功能进行了提问。
走出剧场,同学们被室内巨大的LED屏所吸引,这也是天桥艺术中心文化内街的重要互动元素,南中轴路景观带的著名建筑,前门箭楼、牌楼、天坛祈年殿的剪影也跃然墙上,不愧是建筑大学附小出身的同学们,对艺术中心空间中的传统建筑符号,如牌楼、门钉、内街、内广场格外关注,也被建筑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和城市风貌的尊重传承赞叹不已。
北京建筑大学附小学的“剧院之旅”为他们打开了表演艺术的大门,唤醒每个人心中的舞台梦想。无论他们今后是否投身于艺术行业,相信本次的“剧院之旅”一定会播下了美丽的艺术花种。
天桥艺术中心公共艺术系列活动
请您持续关注噢~
【剧院之旅】
以无门槛、多互动、易参与的活动形式,为大众提供了解剧院的机会,并择选适宜剧目进行幕后探班,培养大众对表演艺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对特定人群策划专场活动,深度探寻剧院台前幕后的有趣故事
【艺术研习社】
以艺术及文化体验为核心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提供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接触艺术的机会,为家庭提供更具教育意义的亲子互动体验
【大师说】
邀请国内外资深大师,围绕艺术及文化领域话题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活动,通过大师的深度解读与指导,帮助艺术与文化爱好者、从业者提升艺术素养、开阔艺术视野
【“艺术+”公益演出】
依托“艺术+”剧院空间,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平台,深度感受舞台的魅力,共享艺术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