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为一座“城”的标志,指的是城墙上的门楼。其多形成于明代,以城墙相连且具备军事防御、城市防洪等功能,使古城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同时它作为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建筑,其雄伟壮丽的外观不仅显示着城池的威严,而且还展现了华夏民族的风采。故早在民国时期,其图案就被搬上了流通货币,并且以北京城楼图案的纸币为最多。
最早搬上北京城楼图案的纸币,是民国元年(1912)大清银行发行的拾圆兑换券。这种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的纸币,纵89、横169厘米。其正中图案表现的,就是北京的西直门城楼。始建于1908年的大清银行,原为清政府的户部银行,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组为中国银行,为中国的第一家中央银行。而纸币上的西直门位于北京城西垣北侧,原为元大都西垣的中门“和义门”,是明清时京师内城九门之一,还是除正阳门外规模最大的一个城门。其包括楼台的门楼通高34.41米,为三层飞檐歇山式建筑。城门正前方为一重檐歇山顶箭楼,西、南、北侧共有箭窗82孔。由于西直门还是明清时期自玉泉山向皇宫送水的水车必经之门,故又称“水门”。1969年修建北京环城地铁时,西直门拆除。
紧随其后发行的,是民国三年(1914)中法实业银行拾圆券。此券纵115、横182厘米,印制方为英国伦敦印钞公司。其右侧图案表现的,是原为元大都西垣“平则门”、明正统四年(1439)重修北京九门后改称的阜成门城楼。中法实业银行成立于1913年,为民国时期中法两方筹组的中外合资银行。而位于北京城西垣的阜成门城楼,为三重檐歇式重楼建筑,其余箭楼、闸楼规制类似西直门。明清时期因其是京西门头沟、斋堂挖出的煤运往的必经之地,故其又称“煤门”。1935年其箭楼、闸楼因过于残破而被拆除。1969年修建北京环城地铁,其城楼连同城墙一并拆除。
第三种是民国七年(1918)中国银行发行的壹百圆银元券。它的券面纵85、横167厘米,同样由美国钞票公司印制,其右侧表现的是北京东直门城楼图案(图3)。经孙中山批准的中国银行,于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其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而纸币上的东直门位于北京城东垣北侧,原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代北京城墙修葺后改称东直门。明清时期京城建筑所用的砖瓦和木材,多从东直门进入。1915年因修筑环城铁路,将其内的瓮城、闸楼全部拆除。1927年,其内的箭楼拆除。1969年又因修建北京环城地铁,东直门城楼连同城墙一并拆除。
第四种纸币,是民国十一年(1922)奉天公济平市钱号发行的壹百枚铜元券。该钱号是东北地区的一家金融机构,从1901年成立到1932年被伪满洲中央银行合并,在活跃市场、方便商民交易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而这种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制的纸币,纵68、横125厘米。其左侧表现的图案,为北京的永定门箭楼(图4)。永定门是北京外城城门之一,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南端,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它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其城楼形制一如内城,为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但箭楼规制比较简朴,连城台才高15.85米。1957年城楼、城墙连同箭楼一并拆除。2004年北京永定门城楼复建,箭楼则没有再建。
第五种是民国十七年(1928)山西省银行发行的贰拾枚铜元券。该行成立于1919年元旦,是原山西省军政府兴办的山西官钱局改组后的银行,总管理处设在太原。而这种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制的纸币,纵70、横120厘米。其左侧图案为北京的正阳门箭楼(图5)。此箭楼是北京最高大的箭楼,从建成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它位于崇文区西北部,前门大街北端,系北京城中轴线天安门南端的重要建筑之一。其城门早在永乐年间就建有城楼,正统四年(1439)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御能力,正阳门箭楼在此时建成。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后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箭楼严重受损后进行了全面大修。1989年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1990年正式对游人开放。
最后一种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北平市银行发行的贰分国币券。纵60、横120厘米,由财政部北平印刷局印制。其正中为北京的前门五牌楼图案(图6)。建于1931年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是民国时期中央银行设在北平的分行,其行址设在北京西交民巷靠东段。而历史上北京最早、最大的街中牌楼前门五牌楼,位于北京的前门大街北端。因其造型形式为五间六柱五楼式,故俗称五牌楼。明朝正统四年(1439)建成时五牌楼为木结构,明万历和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先后多次遭遇大火。后牌楼几经翻修,1935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需特别说明的,是这六种北京城楼图案的民国纸币,不仅有其他银行或钱号发行的不同面额、不同图案,而且就算是同一银行在不同时间,也相继发行了此类内容的纸币。如北京的正阳门箭楼图案,就被对山东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北海银行,分别搬上了民国三十一年伍角券、民国三十二年拾圆券等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