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新政计划发布:2020年体育消费规模剑指1.5万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月15日,国家颁布了“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行动计划”(2019-2020年),规定到2020年,全国体育消费总量将达到1.5万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将大幅度提高。

文件提到了冰雪、马拉松、自行车、航空体育等多项重点配套工程,以及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以方便人民群众的需要。

在一次采访中,体育行业从业人员普遍认为,在刺激体育消费领域,政府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项目的审批和支持,但具体项目“释放管理”也考验了地方政府的智慧。

重点支持健身和休闲项目

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量为2.2万亿元,增加值为7811亿元。在名义增长方面,与2016年相比,总产出增长了15.7%,增加值增加了20.6%。其中,与公众体育消费、体育健身和休闲活动直接相关的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显著增加,分别增长了39.2%和47.5%。

在具体任务方面,文件重点支持消费领导力强的体育休闲项目的发展,推动水上运动、山外运动、航空体育、汽车运动、马拉松、自行车、围栏等产业发展规划的细化和实施,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以马拉松为例,上述许多体育和休闲项目近年来都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据中国马拉松博览会统计,截至2018年11月2日,2018年共举办了1072场马拉松比赛(AB项目,超过600万人在路上,300多人在全国各地),近600万人参加。

新浪经营的执行编辑陈玉定告诉《21世纪经济报告》,除了收入的增加和消费升级外,该政策对马拉松的爆发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14年第46篇文章以来,中国马拉松市场在国家级权力发布、取消马拉松等活动审批后被激活。政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目前进入马拉松市场的私人资本还不多。政府应该输血马拉松吗?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在政策指导下,文件说,要建设各类体育综合体,体育城镇建设将迎来春天。鼓励和引导利用废工厂等现有设施,以健身、休闲、商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改造体育综合体;不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的“转变功能、改革机制”,增加体育场馆的设施和功能,并将其改造为体育综合体;支持旅游景点引入体育资源,增加体育消费项目,升级为体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体育综合体;详细落实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体育休闲特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许多马拉松公司、体育旅游公司、冰雪场馆建设公司纷纷涌入建设范围广泛的体育城镇。2017年,国家体育局最初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了96个体育城镇,到2018年,体育城镇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体育消费调整结构

我国人口基数大,体育消费总量大,但从体育消费结构看,我国仍然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大生产国。2017年,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3.5092万亿元和3264.6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4.0%。

外国体育巨头在中国的收入继续增长。耐克(Nike)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财年第二季度,耐克大中华区营收为1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1%,在相同汇率下连续18个季度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2018年11月耐克的销售额增长了40%。

中国的巨头们也瞄准了体育市场。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在万达集团年会上透露,万达体育公司收入8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9%。体育公司95%以上的业务来自海外,海外市场非常稳定。王健林的决定对事件的价值也是非常清楚的。他说,应该推动对外活动,但重点是在中国建设一个国际化的、独特的项目,这是一年一度的固定活动。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体育赛事并不是新的价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变得越有价值。

与体育器材消费相比,体育服务消费在我国体育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仍然不高。西安从事体育创业的马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告”采访时表示,中国已经通过了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的体育消费爆发的“奇点”,但体育产业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爆炸式增长。就消费习惯而言,我们仍然没有像美国那样把体育和娱乐结合起来。目前,我们主要从事体育器材、竞技表演和运动训练。人们对健身、休闲和高水平赛事内容付费的需求仍在上升,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至于如何通过国家一级的政策刺激体育消费,以马拉松为例,陈元定认为,目前马拉松赛事已经导致了城市消费,但目前,参与许多赛事的各方面公司都没有赚钱,如果政府不参与支持,有些地方的赛事可能无法举办。如果政府参与支持,那么政府扮演的是服务角色还是补贴角色,如何保证对赛事的支持不越位渗透,需要检验地方政府支持马拉松赛事的智慧。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体育消费基础设施的投入,许多城市的马拉松跑道包括新建的绿色轨道,有利于刺激公众体育消费。在2017年“体育产业公报”中,最亮的数据是中国体育场馆、健身跑道、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增长率为94.7%。

此外,上述行动计划还提到,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一批智能体育馆,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空间、建筑屋顶、地下室等“金角银边”地区,建设有利于人民的健身休闲设施,不断拓展体育消费的新空间。

“21世纪经济报”记者还指出,最近在北京、湖北等地的密集地方工作报告中,有人提到要推动城市体育建设配套项目的建设。

早些时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告”采访时,一些体育产业专家还表示,在当前财政宽松的形势下,民生投资增加,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长,但体育基础设施的大投资仍以政府投资为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