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以故宫博物院主席的身份参加如此正式的学术活动。”5月7日,故宫博物院新任主席王旭东在福州举行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赫斯子论坛上首次公开露面,推动了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
一个月前,我从敦煌研究院来到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两个最伟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服务,真是莫大的荣幸。王旭东说,这两个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在保护、研究和管理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与数字时代紧密相连。
4月8日,执掌故宫七年的单霁翔辞去故宫博物院主席一职,并宣布退休。同日,故宫博物院还证实,敦煌研究所党委书记王旭东将接替单霁翔担任主席。
。此外,中国工程院今年4月30日宣布,院士选出了2019年的有效候选人,其中包括王旭东。
王旭东,1967年出生于甘肃省,1991年开始在敦煌研究院从事壁画和土遗址工作。2015年,他成为敦煌研究院院长,推动莫高窟的数字化和国际化。
从莫高窟到故宫六百年来,他会给皇宫带来什么样的姿态,作为互联网名人“看门人”单霁翔的替代者,他将如何实现趋同和转型,他的感受和想法如何?面对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质疑,刚刚从西北沙漠抵达北京的王旭东一直保持低调。
直到5月7日,王旭东才登上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DigitalHess Sub-Forum)的领奖台,这是他第一次以故宫博物院主席的身份出席正式学术活动。
敦煌回忆:文物数字化的第二追求
在演讲开始的时候,王旭东还谈到了多年来为他服务的敦煌,以及一直在推进的数字化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即利用计算机存储和再现莫高窟的文物和遗产。王旭东回忆说,经过七年多的艰苦探索,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对成果并不特别满意,“但给了我们很多灵感,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许多技术不能满足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诸多需求,所以当我们了解到我们面临的困难时,我们就会关注技术的发展趋势。”
王旭东说,上世纪末,数字技术开始迅速发展。此时,敦煌研究所再次抓住机遇,开始了“文物数字化”的快速进程。
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于1998年建立了故宫信息中心,并于1999年开始对其文物进行数字化改造。
当今时代是数字时代,数字时代最大的特点是物联网时代,是大数据时代,也是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王旭东说,要把这个时代的数字技术和文化遗产紧密联系起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有力领导下,全国人民根据文物遗产的特点、各自的人才储备和各自的能力,为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看故宫:推进5G建设
“今天的故宫已经是一个与数字时代紧密相连的文物遗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我们的网络覆盖了近90%的地区,并且出版了超过1800万件文物的完整目录。”当谈到新故宫博物院时,王旭东也可以使用,不仅是精心准备的PPT,而且还有一次完全没有剧本的演讲。
他说,为了实现故宫的数字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面积72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面积167000平方米的紫禁城也需要数字化,但现在我们只完成了部分三维造型,离皇宫数字化的总体规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多年来,通过各种数字技术,我们希望文物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研究和管理,没有数字技术,我们的许多文物保护研究和传播就无法谈论。王旭东透露,故宫博物院正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并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必须抓住5G带来的机遇,从基础网络建设到数据的采集、传输、管理和应用,都可以有更大的改进。
王旭东说,各博物馆和世界各文化遗产地的特点和禀赋各不相同,有必要根据不同的特点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更好地加强文物的保护、研究、管理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也应该重视文物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文物的保护、管理、继承和利用相结合,许多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同时,我们也可以与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观众联系,我们的管理必须精益求精,使这些游客有良好的参观体验,同时也尽量减少对文物的破坏。”
关于故宫博物院的发展思路,王旭东告诉本报记者,他在这里工作了很短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他将带团队成员向外界介绍他的工作。
友情链接